更新之眼 | 佛山岭南天地:从旧巷到潮墟 在镬耳墙下续写城市年轮
2025-06-27 来源:卓越城市更新集团
分享:
0
返回

 

佛山祖庙东华里的青石板路上,岁月的青苔与现代的霓虹交织成独特的城市肌理。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商贾云集之地,镬耳屋的飞檐曾见证过粤商的辉煌,却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沦为房屋低矮、管线杂乱的老旧街区。当城市更新的春风拂过这片土地,岭南天地作为佛山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典范,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展开。

 

▲改造前的老街区。

▲改造后的岭南天地。

 

01.

唤醒·沉睡的岭南密码

 

 

 

 

岭南天地所在的东华里片区,作为广东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街巷,东华里建筑群承载着佛山千年文脉。然而到了21世纪初,这片国家级文保单位已陷入“保护性破坏”的困境:22栋文物建筑半数出现墙体开裂,128栋历史建筑因私搭乱建失去原貌,8条古巷被违章建筑挤占得仅容一人通行。更严峻的是,片区内基础设施严重滞后,80%的房屋没有独立卫生间,雨季内涝频发,居民生活质量亟待改善。

 

这种困境折射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普遍矛盾:既要守护“活着的历史”,又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。唯有通过系统性更新,才能让老街区重获新生。2007年,东华里片区被列为广东省“三旧”改造试点,开启了一场延续文脉的城市复兴之旅。

 

▲佛山古巷俯瞰。

▲佛山古巷的镬耳屋。

 

02.

织补·古巷的现代变奏

 

 

 

 

改造团队以“修旧如旧”为核心理念,对22栋文物建筑实施“可逆性修复”。在简氏别墅修缮中,工匠们用传统糯米灰浆填补墙体裂缝,保留百年蚝壳窗的肌理;酒行会馆的木构梁架采用“落架大修”工艺,每根梁柱都标注编号以便溯源。同时,通过“织补式更新”改造128栋历史建筑:拆除违章搭建后,在骑楼底层植入商业空间,既保留岭南建筑的“冷巷”通风系统,又引入现代消防设施。

 

▲简氏别墅。

 

空间重构上,项目创造性地将8条古巷串联成“鱼骨状”动线。良缘路拓宽为8米步行街,两侧设置岭南特色花窗;文会里保留原有尺度,青石板路面下埋设智能排水系统。最精妙的是对东华里主街的处理:在保持146米原长和6米宽度的基础上,通过抬高街1.2米形成台地,既解决内涝问题,又营造出“一步一景”的空间韵律。

 

▲良缘路步行街。

 

03.

烟火·在镬耳墙下漫延

 

 

 

 

改造后的岭南天地呈现出独特的“时空叠合”景观:镬耳墙下,星巴克的绿色标志与满洲窗的彩色玻璃相映成趣;李众胜堂祖铺内,百年保济丸的药香与现磨咖啡的醇厚交织缠绕。这种融合催生了新型消费场景:2024年开业的“八图里”户外慢生活中心引入SHAKE SHACK等9家佛山首店,其设计在保留清代民居结构的同时,采用透光混凝土打造半开放式空间,日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。

 

▲镬耳墙下的星巴克。

▲药香与咖啡香交织的李众胜堂祖铺。

▲SHAKE SHACK。

 

文化传承在创新中焕发新生。项目核心区集聚了石湾美陶馆、陈永才剪纸艺苑等40余家文化机构,每周举办粤剧表演、武术醒狮等非遗活动。更具突破性的是现代舞剧《剑合钗圆》,将粤剧经典桥段与多媒体技术结合,在祖庙万福台首演即吸引超50万线上观众。这种“以旧引新”的模式,使岭南天地年均客流量突破2500万人次,2024年单日最高客流达37万人次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。

 

▲百年诗社化身全景式互动舞台。

 

04.

生长·作为“城市会客厅”的自我更新

 

 

 

 

岭南天地的成功,在于找到了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的平衡点。通过“政府主导+市场运作”模式,项目既保留了22处文保单位的完整性,又引入瑞安地产等社会资本,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赢作为国内旧城改造的标杆案例,岭南天地通过创新改造历史街区,不仅将原本低效的旧城区升级为复合型商业文化地标,更以点带面,以不足5万平方米的旧改面积空间活化,实现辐射面积达120万平方米,带动整个片区焕发新生,形成了“改造一个项目,激活整个片区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根据发展规划,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和业态升级,岭南天地的辐射半径将进一步扩大,为佛山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。

 

这种更新理念正在佛山全域推广。2024年发布的《佛山祖庙—岭南天地商圈发展规划》提出,将以岭南天地为核心,打造“一核两带三片区”的商业新格局,目标到2028年形成千亿级消费商圈。从东华里的镬耳飞檐到广佛全域的城市更新,岭南天地的实践证明:当历史建筑不再是凝固的标本,而是成为可触摸、可体验、可参与的文化载体,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古今交融的永续发展。

 

▲曾经的清代古街巷,经过改造已成为佛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岭南风情、人气最旺的开放性街区之一。

 

暮色中的岭南天地,华灯初上。游客们在石板路上穿梭,百年酒行会馆飘来的米酒香与现代咖啡馆的烘焙香交织,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。当城市更新的笔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拆旧建新,而是尝试对历史文脉进行深情守望,那些沉睡的记忆或许会在时光中慢慢苏醒,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光芒。

 

 

*声明: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本文仅为内容分享,不做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,如版权所有者有争议,请联系后台处理。

【图文参考原出处:佛山市人民政府、佛山发布、羊城晚报、金羊网、禅城区人民政府、忆城文旅、城市更新大数据、中青在线】